《青海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2023)》发布
【发布时间】:2024-06-06
阅读次数: 次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全省营商环境改革成效,省发展改革委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省8个市州、4个园区、45个县(市、区、行委)营商环境进行了全覆盖评价,编制并发布了《青海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2023)》。
评价显示,2023年青海省营商便利度为86.84,较2022年提升2.64%,营商环境总体呈现逐年提升、持续优化的态势,各项指标便利度稳步提升,获得用水、纳税、政府采购指标提升幅度较大,获得电力、劳动力市场监管、政务服务指标便利度较高,获得信贷、办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企业开办压缩至2个工作日内,办理建筑许可耗时压减至69.13个工作日,用水用电用气报装全省实现“零费用”。
评价反映,2023年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严格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青海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加速推动营商环境改革提档升级,全省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市州层面:8个市州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主动对标最新规则和最佳实践,开展原创性、差异化探索,有效推动营商环境改革持续升级。西宁市、海西州表现优异,海东市、海南州、海北州、黄南州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成效较为明显。园区层面:4个园区秉承重商、亲商、扶商理念,聚焦产业升级、企业发展,夯实基础、探索创新,以更优服务、更实举措,赋能营商环境提质增效。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表现较为优异,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营商便利度提升幅度较大。县(市、区、行委)层面:45个县(市、区、行委)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稳经营主体、增发展动能的重要举措,以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开局,进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城中区、城西区、湟中区、格尔木市、同仁市营商环境改革成效显著。
评价认为,2023年,青海省以经营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导向,靶向发力、提速对标、精准施策,着力做优企业生命周期“全链条”服务,持续提升营商便利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深化统筹协调,致力打造稳定可及的政策环境。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青海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督查激励实施办法》,不断凝聚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工作合力。健全“互联网+”营商环境监测机制,建设全省营商环境监测系统,全方位动态监测省市县三级数据指标,实现营商环境“精准化”。开展青海零碳产业园区营商环境试点,推出就业服务“零工驿站”、“甘霖工程”2.0升级版、特色金融“种植e贷”“青行物流贷”、纳税服务“青诉办”等28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有力推动全省营商环境整体优化。
二是聚焦降本增效,致力打造包容开放的市场环境。制定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出台提升登记注册便利化水平、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措施,深推“证照分离”改革,全省经营主体达57.1万户,增长3.9%,新设立经营主体增长27%。以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开局,37名省领导联点领衔、1300多家机关单位广泛参与、助企联络员“一对一”帮扶1.3万家企业,协调解决企业反馈问题超5000个,经营主体发展活力有效激发。
三是倡行“简约之道”,致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强化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拓展“青松办”手机APP运用,发挥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功能,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3%以上。提升电子证照数据归集共享应用,累计归集证照类型214类,归集证照数据600余万条,制发电子印章11700余枚。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一件事一次办”综合窗口覆盖全省所有政务服务中心,19项“一件事一次办”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政务服务更趋便捷。
四是强化监管执法,致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深入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方案,扎实开展行政执法领域执法不公、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等问题专项整治。出台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办法,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27家省级行政执法部门建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持续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加大柔性执法推行力度,推行说服教育、约谈警示、风险提醒、自查辅导等非强制性执法方式。在全国率先实现在业企业和重点领域信用风险分类“全覆盖”,企业发展创新的法治支撑更加坚固。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坚持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青海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主线,以“公平、公正、开放、便利、满意”为目标,实施营商环境改进提升行动,推出青海营商环境改革4.0版,加快打造具有青海特色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更强赋能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