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常态化沟通交流 当好精准服务“娘家人”

【发布时间】:2025-02-20

阅读次数: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省发展改革委始终积极做好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工作,精准助力民营企业茁壮成长,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优质环境,提供贴心服务。

  一、搭建多层交流桥梁,实现沟通常态化

   一是定期座谈听心声。以座谈、茶叙等方式定期组织政企交流会,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手把手指导解难帮困,拉清单、定责任、盯落实,真正做到解决真问题,问题真解决。二是线上平台可互动。借助政府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形式,搭建助企暖企服务线上平台。企业可以随时通过平台反馈问题、咨询政策,助企联络员可以及时回复解答。同时,平台设置政策发布、项目申报、企业风采展示等板块,实现信息的高效传递和共享。三是实地走访深调研。定期深入民营企业开展实地走访调研。不仅走进企业办公区、生产车间,了解企业实际运营情况,还与一线员工交流,获取最真实的信息。帮助民营企业寻找创新发展最新路径,为后续制定针对性政策提供了依据。

  二、提供高效政务服务,化身贴心“娘家人”

  一是政策解读促落地。针对民营企业对政策理解不透彻、申报流程复杂等问题,结合省级助企暖企工作平台,深入企业开展政策解读活动,详细讲解各类惠企政策的适用范围、申报条件和办理流程,并制作通俗易懂的政策指南手册发放给企业,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企业。二是融资对接破难题。深知融资难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积极组织银企对接,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和融资需求,精准匹配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整合银行、担保公司、小贷公司等资源,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融资服务。三是人才服务强支撑。为解决民营企业人才短缺问题,协调有关部门举办各类招聘现场会,主动邀请民营企业参加,为企业招揽各类专业人才。推进现有人才能力提升培训,根据企业需求定制培训课程,提升企业员工技能升级,并且在人才落户、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服务,吸引高层次人才扎根青海民营企业。

  三、重点项目精准推荐,激活投资“一池春水”

  一是精心筛选优质项目库。紧密围绕国家和本省的产业发展战略,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具有高成长性和创新性的新兴产业领域和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类的传统产业领域等方面确定重点推荐项目的方向。二是积极对接投资主体。定期举办投资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银行、基金公司、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不同类型投资者的投资偏好、资金规模、风险承受能力等关键信息,举办各类项目投资推介会,按照行业分类、项目规模等因素进行精细策划,让投资者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了解项目详情,促进项目与投资的精准对接。三是拓展多元投资方式。创新推出民间投资项目推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银税信保企融资“三种模式”,定期推送重点产业常态化项目,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多方参与的信用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全省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三成以上,硅基新材料、高纯晶硅、铝产业精深加工、智能制造等项目拉动作用显现。

   今后,省发展改革委窗口按照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民营经济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积极作为,高效办理行政许可和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一件事,同步做好沟通协调、政策宣传等工作,助力民营企业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