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青海打造全国算电协同 创新示范区贡献天合智慧

【发布时间】:2025-04-03

阅读次数: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本报记者 张地委 摄

AI的尽头是能源,尤其是绿色能源,二者是相互支撑的。把绿色能源和绿色算力融合在一起,是全球的一个发展方向,青海尤其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

天合光能作为绿色能源研发、产业、市场推动的全球领先者,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过去的25年让光储新能源的电力成本大幅下降。因此,目前构建以光储风为主体的绿色能源作为未来绿色算力的源头,是必然的趋势。

因现有电网难以支撑单体规模激增的算力中心用电需求,绿色算力成为一种新趋势。叠加算力投资企业自身的绿色发展需求,全球算力投资者纷纷寻求绿色能源解决方案。

从1.0时代的光伏技术和产品创新,到2.0时代的光伏、储能、分布式一体化创新,走到现在以场景、客户为导向,全面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创新的3.0时代,天合光能努力向全球光储智慧能源解决方案领导者转型。

聚焦新能源与算力融合方面的创新探索与实践,举例而言,在中国联通(青海)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天合光能凭借其场景化的光储智慧能源解决方案,与中国联通合作建设的绿电智算融合微电网示范项目,正在打造“绿电直供+智能调控+生态协同”的新范式。建成后,年发近1000万度绿色电力将全部用于算力中心本地消纳,可有效降低算力运营成本,提高绿电占比。与此同时,从青海的项目推进来看,中国柴达木绿色微电网算力中心示范项目的全面启动,更进一步为破解世界智算能源供给难题提供了“青海方案”。

绿色电力和绿色算力之间的关系有三种,分别是绿色微电网、购电协议以及绿电直供,相信这些方法在未来都会齐头并进,不断发展。

青海作为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和算电协同的示范区,正在全面统筹规划、同步建设、协同发展,并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算电协同顶层规划,构建出了青海省绿电绿算双循环,成为中国绿色算力产业的新高地、新标杆。

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为例,要构建一个负荷1GMW的算力中心群,需要风光储多能互补,即需光伏2.5GWp、风电1.4GW、储能10GWh,从而构建一个以绿电直供为主体,新能源为主力的绿算体系。在此情况下,可做到新能源渗透率达到80%以上,新能源消纳率达到95%以上,综合电价可以降低20%,还可每年减少210万吨的标准煤燃烧。

在算电融合,共建绿色算力体系方面,对于能源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天合光能和算力企业的合作,既可以是联合开发,也可以是合资共建。如今,从开发、融资、设计、建设到运维各个环节,天合光能与合作伙伴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打造一站式算电融合解决方案。就过去几年的实践来看,整个系统以绿色算电协同调度为核心,保持动态平衡,从技术性或是从经济性来讲都是可行的,而且会越来越有竞争力。未来,在青海这片沃土之上,推动算力与新能源的深度融合,为全国打造算电示范区必定大有可为,我们也愿意贡献天合的智慧和力量。

(本报记者 张慧慧 王菲菲 整理)